首页
大正藏
01.阿含部
02.本缘部
03.般若部
04.法华部·华严部
05.宝积部·涅槃部
06.大集部
07.经集部
08.密教部
09.律部
10.释经论部·毗昙部
11.中观部·瑜伽部
12.论集部
13.经疏部
14.律疏部·论疏部
15.诸宗部
16.史传部
17.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18.续经疏部
19.续律疏部·续论疏部
20.续诸宗部
21.悉昙部
22.古逸部·疑似部
续藏经
01.印度撰述·经律论仪轨
02.中国撰述·释经部
03.中国撰述·华严部疏
04.中国撰述·方等部疏
05.中国撰述·般若部疏
06.中国撰述·法华部疏
07.中国撰述·涅槃部疏
08.中国撰述·小乘经
09.中国撰述·释律部
10.中国撰述·释论部
11.中国撰述·三论宗
12.中国撰述·法相宗
13.中国撰述·天台宗
14.中国撰述·华严宗
15.中国撰述·真言宗
16.中国撰述·戒律宗
17.中国撰述·净土宗
18.中国撰述·禅宗
19.中国撰述·礼忏部
20.中国撰述·史传部
楞严咒
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图解系列
释氏源流
释氏源流(黑白插图版)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至尊佛陀一生的画卷
佛陀画传
云冈石窟全景
图解阿弥陀经
佛说阿弥陀经浅译(插图版)
佛说无量寿经(VCD图文)
西方净土变相图(敦煌莫高窟蓝本 横向左右滚动观看)
漫画:善导大师的故事
念佛比喻示意图
图解华严经
动画:从普朗克尺度的量子泡沫看到人类探索宇宙的最远距离
图解法华经
图解楞严经
图解地藏经
因果图鉴——地狱变相图
城隍庙(横幅 左右滚动浏览)
E时代地藏菩萨感应录
图解心经
图解金刚经
图解维摩诘经
维摩诘所说经(动画白话)
图解圆觉经
图解坛经
图解阿含经
觉悟之路(那烂陀 长老 著)
图解法句经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打开满足之门
图解观呼吸
五百罗汉图
图解佛经故事 上
图解佛经故事 下
大悲咒出相图
天台宗史略结构图
您认识佛教吗?
佛教的神通
神通的原理与修持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舍利大观
思维导图
三千大千世界:关于佛教宇宙观的对话
相关网站
大正新脩大藏經
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線上閱讀
CBETA詞彙搜尋與分析
CBETA 簡史
中华佛典宝库
在线阅读藏经
在线佛学辞典
净土宗
汉文佛教大藏经电子资源 (CTER)
八萬四千 • 佛典傳譯(NancyGuo荐)
圣典汇编
百业经
大智度论(1798个问答折叠版)
大智度论(1798个问题搜索版)
莲华生大士
中阴解脱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法界佛教总会
净空法师专集
華藏淨宗弘化網
明光(堪布著作)
生死书
大正藏纯网页版(经名检索)
生死书(手机版)
宣化上人开示(手机版)
冯冯居士特辑
般若文海(手机版)
佛教6000问答系列
生死书·二十五周年整站
视频号(ssbook)
推荐微信公众号
湖心亭看雪客公众号(huxintingkanxueke)
湖心亭看雪客公众号(文章标题检索)
画道众生(huadaozhongsheng)服务号
影音推荐
小活佛 Little Buddha
对比研究
敬畏的顺序
心智科学:东西方的对话
【系列】佛教如何看待瘟疫?
入胎:现代科学与古老佛经的一致
哈勃星系图与佛经世界的对比
法蒂玛太阳神迹
耶稣神秘失踪的十八年
圣经
死海古卷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
高智慧生命
轮宝与UFO
外星人访谈
一的法则
阿米 星星的孩子
《泰乐斯城》(Telos)
来自火星的深蓝小孩
水知道答案(日 江本胜)
DNA揭秘 进入DNA的神秘世界
源场调查(美 大卫.威尔库克)
西藏的声悬浮事件
坪阳再生人(中国侗族100个转世投胎案例实访记录)
《庄子》白话译注
心理学:巨婴国
佛教心理学
宗教与蒙古帝国
大运河与生死书
阴谋的败落
知更鸟计划
揭露宇宙(美 大卫·威尔科克)
更多参考资料
检索·词典
大正藏·续藏经 标题检索
简繁互转(百度翻译)
俗语佛源
佛学常见词汇
佛学大辞典
常用经文难字注释
关于
什么是大藏经
历代汉文大藏经概述
新纂续藏经
关于本站
我在这里:
首页
大正藏
05.宝积部·涅槃部
0335 12.P0078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1卷)〖姚秦鸠摩罗什译〗
0335 12.P0078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1卷)〖姚秦鸠摩罗什译〗
说明
分类:05.宝积部·涅槃部
点击数:1067
大正藏第 12 册 No. 0335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No. 335 [Nos. 310(30), 334, 336]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万人俱。 尔时罗阅祇大国有长者,号曰优迦。优迦有女,名须摩提,厥年八岁,历世奉敬过去无数百千诸佛,积累功德不可胜计。时须摩提,从罗阅祇大国出诣耆阇崛山,行到佛所前,以头面稽首佛足,礼毕即却在一面,以一心而往,叉手白佛:“愿欲有所问,唯多陀竭以方便解脱我之所疑。” 时佛默然,即知女意。佛语须摩提:“恣所欲问,多陀竭今当为汝具解说之,事事分别,令汝欢喜。” 须摩提问佛言:“菩萨云何所生人见之常欢喜?云何得大富,有常多财宝?云何不为他人之所别离?云何不在母人腹中,常得化生千叶莲华中,立法王前?云何得神足,从不可计亿刹土去到彼问礼事诸佛?云何得无仇怨、无侵嫉者?云何所说语言,闻者信从,踊跃受行?云何得无殃罪,所作善行无能坏者?云何魔不能得其便?云何临寿终时,佛在前立为说经法,即令不堕苦痛之处?所问如是。” 是时佛语须摩提:“如汝所问多陀竭义,善哉!大快!乃如是乎?汝若欲闻,谛听谛受,勤思念之!吾当解说。” 时女即言:“甚善,世尊!愿乐欲闻。”于是须摩提受教而听。 佛言:“菩萨有四事法,人见之皆欢喜。何等为四?一者、瞋恚不起,视怨家如善知识。二者、常有慈心向于一切。三者、常行求索无上要法。四者、作佛形像。是为四法。菩萨用是事故,人见之常欢喜。” 佛于是说偈言: “不起恚毁本根, 常行慈得要法, 作佛像身好洁, 心欢喜人喜见。” 佛语须摩提:“菩萨复有四事法,得大富有。何等为四?一者、布施以时。二者、与已倍悦。三者、与后不复悔。四者、既与不求其报。是为四事。菩萨用是四事故,得大富有。” 佛于是说偈言: “以时施无悔心, 喜悦与无悕望, 所作施有勇慧, 在所处常大富。” 佛语须摩提:“菩萨复有四事法,不为他人之所别离。何等为四?一者、不传恶说斗乱彼此。二者、导愚冥者使入佛道。三者、若有毁败正法,护使不绝。四者、劝勉诸人教使求佛,令坚不动。是为四法。菩萨用是四事故,不为他人之所别离。” 佛于是说偈言: “不传说斗彼此, 导愚冥护正法, 劝进人使求佛, 终无能别离者。” 佛语须摩提:“菩萨复有四事法,得化生千叶莲华中立法王前。何等为四?一者、细捣优钵华、波昙华、拘文华、分陀利华,令此四种末之如尘,使满句虫,持是供养世尊、若塔及舍利。二者、不令他人起恚意。三者、作佛像使坐莲华上。四者、得最上觉便欢喜住。是为四法。菩萨用是四事故,化生千叶莲华中立法王前。” 佛于是说偈言: “施四华满句虫, 除恚恨受法义, 得上觉立佛前, 作形像生华中。” 佛语须摩提:“菩萨复有四事法得神足,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何等为四?一者、见人作功德不行断绝。二者、见人说法而不中止。三者、常然灯火于塔寺中。四者、求三昧。是为四法。菩萨用是四事故,得神足,从一佛国复至一佛国。” 佛于是说偈言: “行功德为法施, 闻经说不中止, 常然灯于佛寺, 入三昧遍诸国。” 佛语须摩提:“菩萨复有四事法,得无仇怨、无侵嫉者。何等为四?一者、于善知识无谕谄心。二者、不悭惜贪他人财物。三者、见人布施助其喜。四者、见菩萨诸所作为不诽谤。是为四法。菩萨用是四事故,常行是行,得无仇怨、无侵嫉者。” 佛于是说偈言: “于善友无谕谄, 不悭惜他人物, 见人施助其喜, 行菩萨无仇怨。” 佛语须摩提:“菩萨复有四事法,其所语言,闻者信从踊跃受行。何等为四?一者、口之所说心亦无异。二者、于善知识常有至诚。三者、闻人说法不言是非。四者、若见他人,请令说经不求其短。是为四法。菩萨用是四事故,其所语言,闻者信从踊跃受行。” 佛于是说偈言: “如所念言亦尔, 于善友有诚信, 闻讲法不求短, 若说经心喜踊。” 佛语须摩提:“菩萨复有四事法,得无殃罪,所作善行疾得净住。何等为四?一者、心意所念常志于善。二者、常持戒三昧智慧。三者、初发菩萨意,便起一切智,多所度脱。四者、常有大慈愍于一切。是为四法。菩萨用是四事故,得无殃罪疾得净住。” 佛于是说偈言: “常志善念广度, 戒等定不离慧, 常教人一切智, 行慈意得净住。” 佛语须摩提:“菩萨复有四事法,魔不能得其便。何等为四?一者、常念于佛。二者、常精进。三者、常念经法。四者、常立功德。是为四法。菩萨用是四事,故魔不能得其便。” 佛于是说偈言: “常喜意念于佛, 常精进在深法, 自勖勉立功德, 魔用是不得便。” 佛语须摩提:“菩萨复有四事法,临寿终时,佛在前立为说经法,令不堕苦痛处。何等为四?一者、为一切人故,具满诸愿。二者、若人布施,诸不足者念欲足之。三者、见人杂施,若有短少便裨助之。四者、常念供养于三宝。是为四法。菩萨用是四事故,临寿终时,即见诸佛皆在前立为说经法,不令其人堕苦痛处。” 佛于是说偈言: “为一切满所愿, 无极哀劝足檀, 以杂施致黠慧, 供三宝得致佛。” 尔时须摩提白佛言:“唯,世尊!所说四十事,我当奉行令不缺减,悉使具足不违一事。若失一事,我为断佛法灭众弟子。” 是时长老摩诃目乾连在大会中坐,即问须摩提:“此四十事,大士所行菩萨所为,甚亦难当,如汝小女何能办之?” 时须摩提答目乾连言:“假令我今审实能行此四十事者,三千大千国土皆当为我六反震动,雨于天华,诸音乐器不鼓自鸣。” 须摩提适发是言,应时三千大千国土六反震动,即雨天华、乐器即鸣。 女语目乾连:“是证明我之至诚!若未来有起菩萨意者,亦当如是。我后亦当得多陀竭、阿罗诃、三耶三佛,信如我言,无有虚者,其在会者,皆当一等悉作金色。” 寻如所语,辄作金色。 于是目乾连即从座起,正衣服下右膝叉手,为佛稽首作礼,前白佛言:“今诸一切初发大意为菩萨者,我当自归,为之作礼。所以者何?八岁女子感应如此,岂况高士摩诃萨乎?” 是时座中有大菩萨名文殊师利,谓须摩提言:“于何法住,所现感应乃如是乎?” 须摩提答言:“诸法不可计数亦无所住,而仁问我住于何法?仁作是问,不如不问。” 文殊师利问须摩提言:“此语云何,乃至于斯乎?” 须摩提报文殊师利言:“不于诸法有所住,亦无所疑,亦不言是非。” 文殊师利问须摩提言:“如来本不作行乎?” 须摩提报言:“譬如月影现于水中,若梦、野马、深山之响,如来本行亦如是也。” 文殊师利问须摩提:“如仁所说,合会是事为能得佛不?” 须摩提报言:“云何,仁者!谓痴黠行三事异乎?不为异也,一切一法,诸法皆合。所以者何?若正法若不正法,适无所住亦无所取,亦无所收,空无有色。” 文殊师利复问须摩提:“解是义者为有几人?” 须摩提报言:“夫作幻者,恣意作化,宁有限无?幻师所化犹尚无限,信解此法亦如是也。” 文殊师利问须摩提言:“如我无化无幻,起行何法而与道合?” 须摩提报言:“如仁所说,致为大快。一切法处亦不有亦不无,至于如来无合无散。” 文殊师利闻彼所说,甚悦赞善。文殊师利前白佛言:“甚善!须摩提所说自恣其意微妙,大可怪也!乃能深入逮得法忍,发意已来为几何乎?” 佛语文殊师利:“是须摩提,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等住已来积不可计,先仁之前三十亿劫,仁乃于彼发无上平等度意,适乃甫入无所从生法忍,是仁本造发意时师也。” 文殊师利闻佛所言,则前作礼,白须摩提:“惟别久远,今乃讲侍,与师相见得受法诲。” 须摩提报言:“莫作是念。用何等故?无所从生法忍,亦无所念亦无有师。” 文殊师利问言:“云何不转女人身?” 须摩提报言:“于是无所得。所以者何?法无男无女,今者我当断仁所疑。” 文殊师利言:“善哉!乐欲闻之。” 须摩提谓文殊师利言:“如今我后不久,亦当逮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成慧行、安定、世间父、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佛、天中天,如是审谛,我今便当变为男子。”适作是语,即成男子,头发即堕,袈裟在身,便作沙弥。 须摩提复谓文殊师利言:“审我来世当作佛时,使我国中莫有三事。何等为三?一者、魔事。二者、泥犁。三者、女人态。若我志诚,我身当如年三十沙门。”时须摩提适作是语,形体颜色如年三十。 须摩提复谓文殊师利言:“我作佛时,令我国人皆作金色,地及城郭周匝有七宝树,令八重行七宝池水,四边中外皆生七宝杂色莲华及诸杂宝,不多不少皆悉停等。” 须摩提言:“如仁之国,我之刹土亦当如是。如我志诚,诸在会者当作金色。”适作是语,应时众会皆作金色。 时持地神即从地出,化作天身,举声称扬叹须摩提言:“须摩提菩萨摩诃萨得作佛时,国土所有七宝池水、树及华实,皆当如是。” 于是佛谓文殊师利:“是须摩提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作佛,字名远闻具足藏如来、过四道不受、平等觉,兴具足行,安隐世间,天上天下无上大人。女意云何?法无所住,岂有我名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女意云何?其幻化者,岂有到后世复来者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女意云何?其幻化者,岂有所起所灭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女意云何?其幻化者,岂有所有有形像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女意云何?其幻化者,岂有见闻有幻无幻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其女曰:“佛言我曾闻之,其幻化者,无有见闻、有幻无幻。” 世尊又问:“于女意云何?其幻化者假使无身,岂能令幻化发起诸行乎?” 女答曰:“唯,天中天!其幻化者,实为如此,真无所有。” 佛言:“如是!其无明者,无内无外。计其法者,亦无所有、亦无字也。其明者,不至后世亦无还反。其无明者,亦无有起亦无有灭。其无明者,亦无形像。适兴无明,缘致众行、名色、六入,更习痛、爱、受、有、生老病死,勤苦愁恼大患集会。” 明女首意白佛言:“甚为可奇,至未曾有,世尊所兴而不可及。所以者何?佛天中天,于虚空中而转法轮。法轮不可思议,所转法轮不可称限,无量法轮、无获法轮、无形法轮、无生法轮、灭度法轮。” 世尊告曰:“如是,如是!诚如所云。吾所转轮为转空轮,所转法轮不可思议,所转法轮不可称限。其可转轮,无获、无形、无生,为灭度也。” 时首意女欢喜踊跃,善心生焉。则以栴檀香捣及诸华香供养散佛:“唯然,世尊!以是德本深致拥护,而善救摄降伏诸根,抑制爱欲逮转法轮,转于空轮、不思议轮、不可称限无量无获无形无生灭度之轮。” 佛寻欣笑,五色——青、赤、黄、白、绿——光从口而出,甚大光明,普照十方无数佛国,悉皆覆蔽日月之明,还绕佛身三匝从顶上入。 贤者阿难,晓了七法——一曰、知谊,二曰、解法,三曰、晓时,四曰、了节,五曰、明众,六曰、练己,七曰、深识人本——即从座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下右膝,叉手白佛:“今大圣欣笑,为何感应?愿说其意。唯,天中天!多所愍伤,多所安隐,哀念诸天世间人民,分别说之。” 佛告阿难:“尔见梵志女首意以末栴檀华香捣香,供养散佛乎?其心誓愿逮转法轮。” 对曰:“已见。” 佛言:“是女以斯德本,护己安人、多所救摄,寿终之后当转女身,至八十四亿劫不归恶趣,供养六万诸佛世尊,出家为道志于沙门,听受经法。受经法已即时讽诵,将御如来现在正法,佛灭度后供养舍利,劝化无数无量众生不可计会,使立无上正真之道,恒以善意奉持要法,号天中天。” 佛说是经授须摩提莂时,三十亿人发无上平等度意,皆得阿惟越致;六万天子悉得法法眼生。 座中有五百菩萨,闻文殊师利所问甚深,意用不解,中欲堕落,见须摩提所说至诚,寻皆有应,即解身衣以用上佛,亦不谕谄、无所悕望,持功德用,自坚固于无上平等度意,即得住阿惟越致,超九十劫不复生死。时佛授与五百人决,却后十劫,劫名无尘垢,佛号固受如来、过四道不受、平等觉。是五百人等当生彼国,国名焰气,当同一劫俱得作佛,皆同一字,号庄饰豫知人意如来、过四道不受、平等之道最正觉。 佛谓文殊师利:“乃知是经多所饶益,如是不乎?若今最后有菩萨摩诃萨及沙门,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求菩萨道,奉行六波罗蜜,未晓沤和拘舍罗,不如书持是经讽诵读转,复教人常念其中事,诸欲闻者广为解说。” 佛复语文殊师利:“前所不闻、本所不行,如是等辈菩萨者,当念习持。所以者何?譬如遮迦越王治于世时,至竟七宝不为缺减,其王寿终七宝为散。如是,文殊师利!若佛经道住于世者,佛七觉意终不为减。若佛法灭,觉意诸法皆为乏尽。” 佛谓文殊师利:“当求无数方便具索诸经,勤学书持为他人说,教授一切广解其义,常当精进是为法教。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佛道者,莫中有悔。” 佛说经已,须摩提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摩诃目乾连等,诸天及人,其在会者,阿须罗、揵沓和、持世者,皆欢喜乐闻。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上一页
下一页
站内搜索
导航菜单
首页大正藏01.阿含部02.本缘部03.般若部04.法华部·华严部05.宝积部·涅槃部06.大集部07.经集部08.密教部09.律部10.释经论部·毗昙部11.中观部·瑜伽部12.论集部13.经疏部14.律疏部·论疏部15.诸宗部16.史传部17.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18.续经疏部19.续律疏部·续论疏部20.续诸宗部21.悉昙部22.古逸部·疑似部续藏经楞严咒图解系列相关网站对比研究检索·词典关于
大藏经在线阅读全文检索
在线: 212 个访客 和 0 个会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