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一次来到厦门,感觉就是一个苍老的三线城市,狭窄的街道,破旧的骑楼,没有高楼大厦,因为,这里定位是海防前线,前线就意味着随时可能被破坏,被炮火摧毁的“坛坛罐罐”,所以也就没有建设的必要。在那段紧张的时期,海风里似乎都弥漫着战备的气息。厦门港作为重要的军事港口,时刻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域,都被赋予了保家卫国的神圣责任。沿岸的防御工事、严阵以待的部队,成为当时厦门港的独特景象。当地居民也积极投身到国防建设中,为守护祖国的东南大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厦门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被确立为经济特区。这一决策,如同一声激昂的号角,奏响了厦门发展的新篇章。厦门港也由此开启了从国防前线到经济特区的华丽转身。这里曾经以军事防御为主的厦门港,逐渐转型为繁忙的商业港口。一艘艘巨型货轮满载着货物,穿梭于厦门港与世界各地之间。港口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代化的码头、先进的装卸设备,让厦门港的吞吐能力大幅提升。如今的厦门港,不仅是货物运输的重要枢纽,更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
厦门海峡行
昔年鼙鼓鹭江东,锁钥边防百战雄。
一夕商潮惊世界,三条铁道贯龙宫。
云楼矗立开新埠,汽笛低鸣替燧烽。
万炮金门悲壮史,潮头涌向九州同。
第24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