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被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曾有“要想富,先修路”的标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交通运输也在持续发展。高铁成为日常出行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随着高铁事业的发展,高铁调头的方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列车厢比客运汽车还大的高铁,究竟是如何完成调头的呢?同样是高铁,西方国家采用的传统调头方法耗时费力,而我国却有着独特的绝招。
说起高铁调头,我们的思路不能不追溯到高铁的历史。早在1825年,英国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虽然我国在1909年才完成第一条铁路的建造,晚了整整80年,但在高铁建设上,我国的发展却超越了那些先行者。日本在1964年建设了第一条高铁,并引起全球的关注。随着时间推移,西方国家逐渐意识到高铁的价值,但由于铁路网已基本完善,投入建设的动力显著减弱,给了我国赶超的机会。
在高铁调头技术方面,西方传统方式是采用大圆盘调头。当一列火车抵达终点,需进入大圆盘,分离车头与车厢,在转盘内完成调头。这看来简单,实则耗费漫长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只能在特定的站点使用,整体方面既浪费土地资源又效能低下。
那么,我国的高铁调头究竟有什么一绝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人字形调头方式。这种方式是在轨道建设初期就已考虑到的,设计者詹天佑便是其先行者,人字形设计不仅解决了爬坡的技术问题,也起到了调头的效果。至今,我国的高铁在不少场合中都可以运用这种人字形调头方式,十分高效。
另外一个方法是灯泡线调头。与西方的大圆盘调头不同,灯泡线调头像是在轨道上绘制的灯泡图案,列车在末端自动绕回起点,实现调头的同时,给乘客一种自然前进的感觉,没有了火车倒退的尴尬。
还有一种调头方式是利用三角线轨道设计。在不同的路段,运用不同的调整措施,这种灵活性为调头在各类复杂环境下提供了可能。
最后一个调头绝招便是换头术。此方式简单快捷,车头与车厢分离,车头绕行半圈后,与尾部车厢衔接,完全实现了高效调头,更加节省人力和时间。
更进一步,现在出现了高铁列车双车头设计,这可以说是高铁调头新纪元的开端。无论列车行驶至何处,双头设计让列车在终点站时,无需调头,车头自动前进,省时又省力,直接避免了传统调头的种种繁杂,难怪在国内高铁运营中倍受欢迎。
可以说,相较于过去的调头技术,我国高铁的创新与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遥遥领先的成绩。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革新,我国高铁的调头方式必定会更高效、更便捷,让人期待。无论起步时间早晚,重点还是在于不断的自我提升与创新,才能在任何领域绽放异样的光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