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尾榫。用于檩与檩之间的连接。
榫头尺寸:燕尾榫端头宽为檩(桁)本身直径的 3/10,榫根部按榫头宽 1/10 各向两内侧收“乍”,
榫长同榫端头宽,榫高按部位不同分别做梁头刻半榫或脊檩(桁)通榫。详见下图:
梁(枋)类榫卯:燕尾(大头)榫(一)
注:A=1/4 ~ 3/10D;a=0.8A;① =1/4 ~ 3/10D;D 为柱径。
左:燕尾榫俯视平面;右:撞肩、回肩做法示意
梁(枋)类榫卯:燕尾(大头)榫(二)
注:A=1/4 ~ 3/10 柱径;a=0.8A;b=0.1A(b 即称为“乍”)。
檩(桁)类榫卯:燕尾榫 图(a)~图(d)为梁头刻半燕尾榫;图(e)为通脊檩燕尾榫
(2)十字卡腰榫。用于檩(桁)与檩(桁)之间交叉相交部位,如下图所示:
檩(桁)类榫卯:十字卡腰榫(一)
檩(桁)类榫卯:十字卡腰榫(二)
注:图(d)中 檩(桁)金盘砍刮部分,高约为檩(桁)5%,俗称“泡”。
(3)趴(抹角)梁(阶梯)卯口。用于檩(桁)与趴梁(抹角梁)相接部位。尺寸做法:与梁相接部位的趴梁卯口做成三层阶梯形状,第一层趴梁榫入檩(桁)刻口长度为 ???????B ?????B B/4 B/4 B/2152 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木装修、榫卯、木材 檩半径 1/4,高同长;第二层刻口长、高同第一层;第三层可做直卯口也可做燕尾卯口,长、高可同 第一、二层,也可略长,但不得长过檩(桁)中。各层直卯口宽 1/2 ~ 4/5 趴梁(抹角梁)厚(宽), 燕尾卯口尺寸同燕尾榫头尺寸。详见下图:
梁类榫卯:趴梁(阶梯)榫(带燕尾榫做法)
(二) 注:H 为梁厚,即 1.1 ~ 1.2 倍柱径或 5.2 斗口;D 为檩径;① 1/2 檩金盘;②趴梁榫包掩即 1/4 梁厚。
梁类榫卯:趴梁梁头椽槽平面位置俯视图
梁类榫卯:趴梁(阶梯)榫(三)
注:① 1/8 檩径;② 1/2 檩径;③距檩中约 0.6 ~ 1 寸;④ 1.5/10 檩径(1/2 金盘);H 为 1/8 檩径 ×3 或(1/2 檩径 ?0.6 ~ 1 寸)。
(4)小鼻子卯(刻)口。用于檩与边柁(梁)和檩(桁)与有檩(桁)椀作法的角梁相接部位。檩(桁)与边柁(梁)相接部位:卯(刻)口高自檩(桁)底皮上返 1/5 檩(桁)径;卯(刻) 口宽同高;卯(刻)口长以深定。详见下图:
柱类榫卯:柱头檩椀小鼻子榫
(5)角梁槽齿卯(闸口)口。用于檩(桁)与角梁相接部位。
①带檩(桁)椀槽齿(闸口)榫。角梁由挑檐檩(桁)或檐(正心)檩(桁)老中向下引线, 与角梁下皮相交一点,此点向前为檩(桁)条保留部分,向后,为卯(刻)口部分。小鼻子卯(刻) 口宽为角梁宽的 1/2,深随角梁鼻子榫高。详见下图:
角梁榫卯:老角梁有桁(檩)椀槽齿(闸口)榫划线方法 注:涂蓝部分为老角梁槽齿(闸口)榫留榫部分。
②不带檩(桁)椀槽齿卯(闸口)口榫。角梁由挑檐桁(檩)或正心(檐)桁(檩)平面老中 垂直向上引线,与角梁下皮相交一点,此点向前为檩椀刻去部分,向后,为保留部分。槽 齿(闸口) 榫宽即角梁宽,自角梁下皮按七至八分(20 ~ 25mm)定榫高。详见下图:
角梁榫卯:老角梁无桁(檩)椀槽 齿(闸口)榫划线方法
注:图中涂 部分为老角梁槽齿(闸口)榫刻去部分
(6)销子卯口——用于檩(桁)与垫板之间的连接。卯口厚 15 ~ 20mm,宽约 50mm,长 20 ~ 30mm。详见下图:
角梁榫卯:角梁销子榫